【醫宗金鑑 傷寒論註 脈浮而遲,面熱赤而戰惕者155】
脈浮而遲,面熱赤而戰惕者,六、七日當汗出而解,反發熱者差遲,遲為無陽,不能作汗,其身必癢也。
〔註〕:
此承上條,發明面赤、身癢之義也。
表陽氣虛,故脈浮遲;邪氣怫鬱,故面熱赤,正虛、邪盛相爭,故戰惕也。
至六、七日,則邪當衰,應汗出而解,若反發熱,是邪未衰,故差遲也。
遲者,正不勝邪也。
陽微怫鬱,其身必癢,以無陽氣,不能宣發作汗故也。
〔集註〕:
程知曰:此言陽虛不能作汗之脈也。
浮則邪在肌表;遲則陽虛;氣怫鬱而不得越,則面熱赤;正與邪爭而不得出,則身戰惕。
至六、七日傳經盡,當汗解之時,乃不得汗,反發熱者,其差必遲。
蓋陽虛不能領汗外出,其熱邪浮於肌膚,必作身癢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k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