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症辨治方法 25.風門方法】
25.風門方法
諸風肝膽木招來,六部浮弦疾病胎;風痱癔脾偏枯四,千枝萬藥此中栽。
血氣中風難舞蹈,半身不遂臥形骸;癱瘓瘈瘲搐搦作,遍身疼痛可哀哉。
經絡中風忘痛癢,多因麻木肉皮頑;風中府兮神恍惚,昏迷不醒倒塵埃。
至於中臟腸堪斷,痰迷心竅眼歪斜;牙關噤閉聲音杳,痰涎壅盛噴唾花。
假道伐虢先鋒將,烏藥順氣扣關和;藿香正氣無拘泥,續命湯成發表證。
萬一餘黨未心服,防風通信和增減;最忌頭搖併發直,汗雨如珠面若妝。
鼻舌喉拽鋸魚咽,水道不進命難存;中氣形狀象中風,脈狀身冷不相同。
且無涎沫何難認,誤作風醫命難殂;更有許多相類處,須作風吹列調醫。
中氣者口角無涎沫,中風者口角有涎沫;中氣脈沉緩,輕者用藿香正氣散。
中風脈浮洪,重者用順風勻氣散。
通關散皂角一味,為末,吹少許入鼻內,有嚏可救,無嚏不治。
蓋肺氣絕也。
若口不開則筋先絕矣。
亦不治。
烏藥順氣湯烏藥順氣僵蠶薑,枳殼陳皮芎芷詳;甘草麻黃和桔梗,中風先服此為良。
夫偏身麻痹表氣不順也,故治以麻黃川芎。
語言澀,裡氣不順也。
故治以烏藥陳皮枳殼。
口眼歪斜面部之氣不順也。
故治以白芷僵蠶,喉中氣急甘草可緩。
肺氣上逆桔梗可也。
痰之為物,寒則結滯,熱則流行,佐以乾薑行其滯也。
此治標之劑也。
藿香正氣散藿香正氣紫蘇臣,大腹陳皮芷朮苓;桔梗半夏甘草厚,風寒暑濕各相應。
凡治風必先理氣,氣順則痰自消。
故用藿香正氣則清陽上升濁陰下降。
天翻地覆之分定,何邪作梗耶。
續瞑湯下參附子,防風已桂麻黃使;甘草杏仁芎芍芩,不復四生反起死。
古人以此方混治中風,未詳其症。
予謂麻黃杏仁湯也。
仲景以之治太陽之傷寒。
桂枝芍藥桂枝湯也。
仲景治之太陽之中風。
如是言之則中風而有頭痛,身熱脊強者皆在所必用也。
人參、甘草四君之二也。
局方用之補氣,芍藥四物之二也。
局方用以養血。
如此言之。
則中風而有氣虛血虛也。
皆在所必用者。
風淫木疾故佐以防風,濕淫腹疾故佐以防己。
陰淫寒疾故佐以附子。
陽淫熱疾故佐以黃芩。
蓋疾不單來。
襟襟操而至,故其用藥亦兼該也。
防風通聖歸荊荷,國老將軍翹石膏。
桔梗梔芎芩芍朮,麻黃芷滑起沉屙。
夫防風麻黃解表藥也。
風熱之在皮膚也,得之由汗而泄。
荊艾清上藥也,風熱之在巔頂也,得之由鼻而泄也。
大黃芷消通利藥也,風熱之在陽胃也。
得之由後而泄也。
風熱之在決瀆者得之由溺而泄。
風淫手鬲肺膚受邪。
滑石桔梗清肺腑也。
而連翹黃芩又所以祛諸經之遊火。
風之為患肝木主之。
川芎、當歸和肝血也。
而甘草白朮又所以和胃氣而健脾胃者也。
定風丹秦艽 羌活 甘草 防風 川芎 白芷 當歸 白朮 白芍 獨活 白芍 獨活 熟地 黃芩 生地 石膏 細辛。
許學士云中風虛邪也。
留而不去其病則實,故用驅風養血之劑,以治之。
用秦艽為君者。
以其主宰一身之風。
石膏去胸中總司之火。
羌活去太陽百節之風疼,防風為諸風為藥中之軍卒。
三陽數變之風則有白芷風熱乾乎氣,清以黃芩。
風熱乾乎血涼以生地獨活。
留風濕在足少陽甘草緩風邪。
上逆於肺。
乃當歸、熟地、黃耆,所以養血於疏風之後。
一以濟風藥之燥。
一使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也。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 ... 6%B9%E6%B3%95/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kf.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