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x0012無知 發表於 2012-7-7 16:51:48

【外台秘要 卷廿四 癰腫方二十五首613】

<b>
<P align=center><FONT size=5>【<FONT color=red>外台秘要 卷廿四 癰腫方二十五首613</FONT>】</FONT></P>


<P>&nbsp;</P>集驗療癰腫,大按乃痛者病深,小按便痛者病淺,按之處陷不復者無膿。
<P>&nbsp;</P>按之即復者有膿,出盡取白荻灰水淋之,煎令如膏,此不宜預作,作之十日則歇,並可以去黑子,黑子藥注便即拭去,不時拭則傷膚,又一方以桑皮灰亦妙。
<P>&nbsp;</P>凡破諸病肉濃處,當先廣封四面,不爾,瘡披裂氣泄便死,不可救也。
<P>&nbsp;</P>(以前范汪同)有久癰余青黑,溫赤龍可一取豬屎燒作灰,下絹篩,以粉疽敗瘡中令滿,汁出脫去,便敷之,長敷須差也,若更生青肉,復著白 茹微如前法也。
<P>&nbsp;</P>(出第八卷中) 千金翼凡五子日夜半,五丑日雞鳴,五寅日平旦;五卯日日出,五辰日食時,五巳日禺中;五午日日中,五未日日,五申日晡時;五酉日日入,五戌日黃昏,五亥日人定。
<P>&nbsp;</P>右以此日時遇疾發者,皆不起也。
<P>&nbsp;</P>(出第二十三卷中) 廣濟療癰腫腫潰,內服藥,外宜貼膏方。
<P>&nbsp;</P>松脂(一斤煉者) 脂(三合生) 椒葉(一兩) 白蠟(三兩) 蛇銜(一兩) 黃(一兩) 芎 (一兩) 白芷(一兩) 當歸(一兩) 細辛(一兩) 芍藥(一兩) 上十一味切,以水先煎脂蠟烊盡,納諸藥,三上三下,白芷色黃,膏成,用剪故帛,可瘡大小塗膏貼上,日夜各一。
<P>&nbsp;</P>又療癰腫,膿潰瘡中,有紫肉硬不消,以此散兌頭內蝕之方。
<P>&nbsp;</P>石硫黃(一分研) 馬齒礬石(二分熬令汁盡) 漆頭 茹(二分) 麝香(二分研) 雄黃(二分) 雌黃(一分研) 白礬(二分熬令汁盡) 丹砂(二分研) 上八味搗篩為散,攪令調熟,以敷瘡中,瘡惡肉上貼膏。
<P>&nbsp;</P>日二易。
<P>&nbsp;</P>(千金並翼深師同並出第三十卷中) 劉涓子療癰腫方。
<P>&nbsp;</P>白蘞 烏頭(炮) 黃芩(各等分) 上三味搗下篩,和雞子白敷上,即愈。
<P>&nbsp;</P>(出第十卷中) 療癰腫有熱,黃 貼方,數用神驗。
<P>&nbsp;</P>甘草(炙) 大黃 白蘞 黃 芎 上五味各等分搗篩,以雞子黃和,如濁泥,塗布上,隨赤熱有堅處大小貼之。
<P>&nbsp;</P>燥易甚效刪繁療癰腫,白蘞薄貼方。
<P>&nbsp;</P>白蘞 當歸 芍藥 大黃 莽草 芎 上六味各等分搗篩,下雞子黃和如泥,塗布隨大小貼之。
<P>&nbsp;</P>燥易。
<P>&nbsp;</P>又療癰腫堅核不消,白蘞貼之方。
<P>&nbsp;</P>白蘞 大黃 赤石脂 芍藥 莽草 黃芩 黃連 茱萸 上八味各等分搗篩,以雞子黃和如濁泥,塗布上隨核大小貼之。
<P>&nbsp;</P>燥易。
<P>&nbsp;</P>又療癰腫,黃 貼之方。
<P>&nbsp;</P>(通按腫一作疽) 黃耆 (一兩半) 黃芩(一兩) 芎 (一兩) 黃連 白芷 芍藥(各二兩) 當歸(一兩半) 上七味搗篩,以雞子白和如膏,諸暴腫起處,以塗著布上,已貼燥易,腫處不覺貼冷便愈,熱勢毒者,加白蘞一兩尤佳。
<P>&nbsp;</P>又療癰腫,黃 貼方。
<P>&nbsp;</P>黃 大黃 白芷 牡蠣(熬) 白蘞 上五味各等分搗篩,和雞子貼燥易。
<P>&nbsp;</P>又療癰腫已潰,四物黃連薄貼方。
<P>&nbsp;</P>黃連 黃柏 地榆 白芷(各一兩)上藥搗篩,雞子白和塗布,敷癰上,對瘡口穿布出癰氣,令疏氣。
<P>&nbsp;</P>又療癰腫,一物栝蔞薄貼方。
<P>&nbsp;</P>以栝蔞根隨多少,止一物切五片,納苦酒中熬燥,搗篩之,苦酒和塗紙上,以貼癰腫上,服散人宜用。
<P>&nbsp;</P>(並出第九卷中) 千金療癰腫。
<P>&nbsp;</P>松脂貼方。
<P>&nbsp;</P>當歸 黃 黃連 芍藥 蠟 黃芩 芎 大黃(各一兩細切) 松脂(一斤半)脂(一合半) 上十味切,以微火煎之,三上三下,綿布絞去滓,向火炙塗生箋紙上,隨大小貼之,一日三度易之。
<P>&nbsp;</P>即瘥。
<P>&nbsp;</P>又療腫蒺藜散方。
<P>&nbsp;</P>蒺藜子(一升熬令黃) 上一味搗篩,以麻油和之如泥,炒令焦黑,以塗故布上,剪如腫大,勿開頭箋上,無蒺藜子,用小豆和雞子如前,乾則易之,甚妙。
<P>&nbsp;</P>又箋湯方。
<P>&nbsp;</P>大黃 黃芩 白蘞(各三兩) 芒硝(六分)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以故帛四重納汁中,以箋腫上,暖復易,晝夜為之。
<P>&nbsp;</P>(翼同) 又癰腫痛煩困方。
<P>&nbsp;</P>以生楸葉十重貼之,以布綿裹,緩急得所,日二易,止痛消腫,食膿血,良無比,勝於眾貼。
<P>&nbsp;</P>冬以先收乾者,臨時鹽湯沃潤用之。
<P>&nbsp;</P>亦可薄削楸皮用之。
<P>&nbsp;</P>(備急張文仲肘後同) 又諸癰腫牢堅諸藥不療方。
<P>&nbsp;</P>削附子如棋子,濃一指,正著腫上,以少唾濕附子,火炙附子令熱徹,附子欲乾,輒令更唾濕之,常令附子熱氣入腫中,無不愈者,此法絕妙。
<P>&nbsp;</P>(並出第二十三卷中) 千金翼黃耆湯,主癰腫,熱盛口乾,除熱止渴方。
<P>&nbsp;</P>黃耆 升麻 栝蔞 乾地黃(各二兩) 麥門冬(去心) 芍藥(各二兩)黃苓(一兩半)梔子(二十枚擘)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P>&nbsp;</P>(劉涓子用升麻一兩梔子十四枚餘藥同) 又白蘞薄貼,主癰腫方。
<P>&nbsp;</P>白蘞 大黃 黃芩(各等分) 上三味搗篩,和雞子白如泥,塗布上薄貼腫上,乾則易之,可以三指撮藥末,納三升水中煮汁拭 又療癰腫方。
<P>&nbsp;</P>伏龍肝以大酢和作泥,塗布上貼之,乾則易之,消矣。
<P>&nbsp;</P>又凡腫已潰未潰者方。
<P>&nbsp;</P>以膠一片,水漬令軟,納納然稱腫之大小貼,當頭上開孔。
<P>&nbsp;</P>若已潰還合者,膿當被膠,急撮之,膿皆出盡,未有膿者,腫當自消矣。
<P>&nbsp;</P>又方燒鯉魚作灰,酢和塗之一切腫上,以瘥為度,至良。
<P>&nbsp;</P>又溫中湯,主癰腫取冷過多,寒中下利,食完出方。
<P>&nbsp;</P>甘草(炙)乾薑 附子(各六分炮) 蜀椒(二百四十枚汗)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
<P>&nbsp;</P>(劉涓子同出第二十三卷中) 張文仲劉涓子療癰消膿。
<P>&nbsp;</P>木占斯散方。
<P>&nbsp;</P>木占斯 桂心 人參 細辛 敗醬 乾薑 濃朴(炙) 甘草 防風 桔梗(各一兩) 栝蔞(一兩) 上十一味搗為散,服方寸匕,入咽覺流入瘡中,若癰及疽,灸亦不能發,壞者可服之,瘡未壞者去敗醬。
<P>&nbsp;</P>已壞發膿者,納敗醬,此藥時有化癰疽令成水,為妙。
<P>&nbsp;</P>隱居必效方消癰腫。
<P>&nbsp;</P>白蘞(二分) 藜蘆(一分) 上二味搗為末,以苦酒和如泥,貼腫上,日三,大良。
<P>&nbsp;</P>(備急同出第五卷中)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外台秘要 卷廿四 癰腫方二十五首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