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波拉病毒出血熱及馬堡病毒出血熱】
<P align=center>【伊波拉病毒出血熱及馬堡病毒出血熱】<p><br>英文名稱:<p><br>EbolaHaemorrhagicFever&MarburgHaemorrhagicFever。<p><br>中文名稱:<p><br>伊波拉病毒出血熱及馬堡病毒出血熱。<p><br>名詞解釋:<p><br>為嚴重急性病毒性疾病,病症為突然出現高燒、不適、肌肉痛與頭痛,接著出現咽喉痛、嘔吐、腹瀉、斑點狀丘疹與特異出血現象。<p><br>重症者常伴有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p><br>實驗室診斷發現淋巴球減少,嚴重血小板減少,轉氨酵素上升(AST>ALT)。<p><br>馬堡病毒出血熱在1967年的實驗室感染事件致死率(case-fatalityrate)約為25%;<p><br>
在1998~2000年剛果爆發疫情所造成的死亡率超過80%;<p><br>
2005年安哥拉爆發的疫情死亡率高達88%。<p><br>而伊波拉病毒感染致死率從50%至90%;<p><br>
但2004年於蘇丹發生之疫情其死亡率僅約25%。<p><br>致病原(Infectiousagent)病毒直徑約80nm,790nm長(馬堡病毒)或970nm(伊波拉病毒),是線狀病毒科的成員。<p><br>呈長條形,構造奇特,有時呈分叉狀,有時捲曲,長度可達10μm。<p><br>馬堡病毒與伊波拉病毒之抗原性是有所不同,而來自薩伊、象牙海岸與蘇丹之不同伊波拉病毒株,其抗原與生物特性亦有所區隔。<p><br>第四種伊波拉病毒株:<p><br>Ebola-Reston,可造成非人類之靈長類致死之出血性疾病,偶有零星的人類感染個案,但臨床上皆無症狀。<p><br>
轉自:http://hospital.kingnet.com.tw/library/diagnose.html?lid=9217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