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詞術語大辭典●六經辨證】
<P align=center>【中醫名詞術語大辭典●六經辨證】<p><br>外感病(多見發熱)辨證方法之一。<p><br>六經就是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是外感病過程中所出現的六種證候分類名稱。<p><br>又稱為“六經病”。<p><br>外感病的初期階段,出現惡寒、發熱、頭痛、脈浮的,稱為“太陽病”。<p><br>當病邪向內發展,由表寒證轉變為裡熱證,出現身熱,不惡寒反惡熱的,稱為“陽明病”。<p><br>若發熱時不惡寒,惡寒時不發熱,惡寒和發熱交替出現,而且有口苦、咽乾等症狀的,稱為“少陽病”。<p><br>以上三種類型稱為“三陽病”。<p><br>三陽病的性質屬陽、屬熱。<p><br>病邪向內發展的另一種病理轉變是走由陽證、熱證轉變為陰證、寒證,出現腹滿、嘔吐、泄瀉的,稱為“太陰病”。<p><br>出現神倦、脈微細、惡寒肢冷的,稱為“少陰病”。<p><br>病情比較複雜,寒熱交錯出現的,稱為“厥陰病”。<p><br>以上各類型稱為“三陰病”。<p><br>三陰病的性質屬陰、屬寒。<p><br>故一般不發熱。<p><br>六經病是東漢張仲景在(素問)六經的基礎上,結合傷寒病傳變情況總結出來的六個辨證綱領。<p><br>它又是外感熱病過程某個階段呈現的綜合症狀,而不是一種獨立的病。<p><br>六經中彼此有一定的有機聯繫,故發病可以“合病”、“併病”,也可以互相轉變。<p><br>六經辨證的主要目的在于分辨各經的主證和熱型,但對於熱性病的辨證還有它的局限性,應結合“衛、氣、營、血”辨證才較全面。<p><br>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