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曆推日干支口訣】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陽曆推日干支口訣</FONT>】</FONT></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陽曆日干速演算法,在萬年曆沒帶身邊的時候可大顯神威。 </STRONG></P>
<P><STRONG> <BR>陽曆日干速演算法有一個前提,就是首先要知道所推算那一年的元旦(1月1日)的干支(漫長的一年單記住這天的干支還不能算難吧)。</STRONG></P>
<P><BR><STRONG>知道元旦日的干支後,就可以推出一年中逐月第一天的干支。</STRONG></P>
<P><BR><STRONG>既知第一天的干支那麼此月中其餘各天的干支就能夠很容易照推出來了。</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口訣分平年和閏年兩種: </STRONG></P>
<P><BR><STRONG>平年: 元旦同五元下七 <BR> 七隔九月九下冬 <BR> 元上三月元沖四 <BR> 四下二六六下八 <BR> 八下十月十下臘 <BR> 此是平年推算法 </STRONG></P>
<P><STRONG> <BR>按歌訣“元旦同五元下七”,意思是平年元月1日的干支和5月1日的干支是相同的。元旦下一個干支(即1月2日),與7月1日的干支相同。</STRONG></P>
<P><BR><STRONG>“七隔九月九下冬”,7月1日的隔一位干支(即7月3日)與9月1日的干支相同,而9月1日的下一位(即9月2日)與冬月(不是農曆的冬月,而是陽曆的11月1日)相同。</STRONG></P>
<P><BR><STRONG>“元上三月元沖四”,就是說元旦日的上一位(即12月31日)的干支與3月1日的干支是相同的。與元旦日相沖(天干相同,地支相沖)的即是4月1日的干支。</STRONG></P>
<P><BR><STRONG>例如1999年元旦日為癸丑,那麼4月1日即是癸未。“四下二六六下八”,意為4月1日的干支的下一位(即4月2日),分別是2月1日和6月1日的干支。</STRONG></P>
<P><BR><STRONG>6月1日的下一位(即6月2日),又是8月1日的干支。</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八下十月十下臘”,8月1日的下一位(8月2日),日10月1日的干支,10月1日的下一位10月2日,即是臘月(指陽曆的12月1日)的干支。 </STRONG></P>
<P><BR><STRONG>閏年: 閏三下五五下七 <BR> 七隔九月九下冬 <BR> 五月支沖為二四 <BR> 四下六八十臘順 </STRONG></P>
<P><STRONG> <BR>此口訣適用於推算閏年。</STRONG></P>
<P><BR><STRONG>比如今年,1996等。</STRONG></P>
<P><BR><STRONG>第一句話意思是閏年1月1日的干支和3月1日相同。</STRONG></P>
<P><BR><STRONG>1月2日和5月1日相同。</STRONG></P>
<P><BR><STRONG>5月2日與7月1日相同。</STRONG></P>
<P><BR><STRONG>第二句話意思是7月1日的隔一位,即7月3日,與9月1日是相同的,而緊接著9月2日的干支也就是11月1日的干支。</STRONG></P>
<P><BR><STRONG>第三句話,意為與5月1日天同地沖的肯定是2月1日和4月1日的干支。</STRONG></P>
<P><BR><STRONG>如2000年5月1日為己未,那麼2月1日和4月1日必定都是己丑。</STRONG></P>
<P><BR><STRONG>最後一句話有意思,是說4月2日即為6月1日的干支,6月2日又是8月1日的干支,而8月2日又是10月1日的干支,10月2日又是12月1日的干支。</STRONG></P>
<P><BR><STRONG>仍以今年為例,那麼6月1日肯定庚寅,8月1日為辛卯,10月1日為壬辰,12月1日為癸巳。 </STRONG></P>
<P><STRONG> <BR>此兩口訣永遠適用。</STRONG></P>
<P><BR><STRONG>關鍵要分清平或閏年。 </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引用:</STRONG><A href="http://tw.myblog.yahoo.com/cjjs-tw/article?mid=4155&next=4149&l=f&fid=18"><STRONG>http://tw.myblog.yahoo.com/cjjs-tw/article?mid=4155&next=4149&l=f&fid=18</STRONG></A><BR></P>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