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善良
發表於 2013-3-10 21:51:49
<B>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漢宮秋 第四折</FONT>】</FONT></STRONG></P>
<P><STRONG><BR>[駕引內官上,雲]自家漢元帝,自從明妃和番,寡人一百日不曾設朝。
<P> </P>今當此夜景蕭索,好生煩惱。
<P> </P>且將這美人圖掛起,少解悶懷也呵。
<P> </P>[唱] </STRONG></B>
我本善良
發表於 2013-3-10 21:52:20
<B>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漢宮秋 第四折</FONT>】</FONT></STRONG></P>
<P><STRONG><BR>【中呂•粉蝶兒】
<P> </P>寶殿涼生,夜迢迢六宮人靜。
<P> </P>對銀台一點寒燈,枕席間,臨寢處,越顯的吾身薄幸。
<P> </P>萬里龍廷,知他宿誰家一靈真性。
<P> </P>[雲]小黃門,你看壚香盡了,再添上些香。
<P> </P>[唱] </STRONG></B>
我本善良
發表於 2013-3-10 21:52:55
<B>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漢宮秋 第四折</FONT>】</FONT></STRONG></P>
<P><STRONG><BR>【醉春風】
<P> </P>燒盡禦爐香,再添黃串餅。
<P> </P>想娘娘似竹林寺,不見半分形;
<P> </P>則留下這個影、影。
<P> </P>未死之時,在生之日,我可也一般恭敬。
<P> </P>[雲]一時困倦了,我且睡些兒。
<P> </P>[唱] </STRONG></B>
我本善良
發表於 2013-3-10 21:53:11
<B>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漢宮秋 第四折</FONT>】</FONT></STRONG></P>
<P><STRONG><BR>【叫聲】
<P> </P>高唐夢,苦難成。
<P> </P>那裏也愛卿、愛卿,卻怎生無些靈聖?
<P> </P>偏不許楚襄王枕上雨雲情。
<P> </P>[做睡科][旦上,雲]妾身王嬙,和番到此地,私自逃回。
<P> </P>兀的不是我主人!
<P> </P>陛下,妾身來了也。
<P> </P>[番兵上,雲]恰才我打了個盹,王昭君就偷走回去了。
<P> </P>我急急趕來,進的漢宮,兀的不是昭君!
<P> </P>[做拿旦下][駕醒科,雲]恰才見明妃回來,這些兒如何就不見了。
<P> </P>[唱] </STRONG></B>
我本善良
發表於 2013-3-10 21:53:29
<B>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漢宮秋 第四折</FONT>】</FONT></STRONG></P>
<P><STRONG><BR>【剔銀燈】
<P> </P>恰才這搭兒單于王使命,呼喚俺那昭君名姓;
<P> </P>偏寡人喚娘娘不肯燈前應,卻原來是畫上的丹青。
<P> </P>猛聽得仙音院,鳳管鳴,更說甚簫韶九成。
<P> </P></STRONG></B>
我本善良
發表於 2013-3-10 21:53:49
<B>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漢宮秋 第四折</FONT>】</FONT></STRONG></P>
<P><STRONG><BR>【蔓青菜】
<P> </P>白日裏無承應,教寡人不曾一覺到天明,做的個團圓夢境。
<P> </P>[雁叫科,唱]卻原來雁叫長門兩三聲,怎知道有個人孤另!
<P> </P>[雁叫科][唱] </STRONG></B>
我本善良
發表於 2013-3-10 21:54:04
<B>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漢宮秋 第四折</FONT>】</FONT></STRONG></P>
<P><STRONG><BR>【白鶴子】
<P> </P>多管是春秋高,筋力短;
<P> </P>莫不是食水少,骨毛輕?
<P> </P>愁江南網羅寬;
<P> </P>待向前,怕塞北雕弓硬。
<P> </P></STRONG></B>
我本善良
發表於 2013-3-10 21:54:25
<B>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漢宮秋 第四折</FONT>】</FONT></STRONG></P>
<P><STRONG><BR>【么篇】
<P> </P>傷感似替昭君思漢主,哀他似作薤露哭田橫,悽愴似和半夜楚歌聲,悲切似唱三疊陽關令。
<P> </P>[雁叫科][雲]則被那潑毛團叫的悽楚人也。
<P> </P>[唱] </STRONG></B>
我本善良
發表於 2013-3-10 21:54:42
<B>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漢宮秋 第四折</FONT>】</FONT></STRONG></P>
<P><STRONG><BR>【上小樓】
<P> </P>早是我神思不寧,又添個冤家纏定。
<P> </P>他叫得慢一會兒,緊一聲兒,和盡寒更。
<P> </P>不爭你打盤旋,這搭裏同聲相應,可不差訛了四時節令?
<P> </P></STRONG></B>
我本善良
發表於 2013-3-10 21:55:05
<B>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漢宮秋 第四折</FONT>】</FONT></STRONG></P>
<P><STRONG><BR>【么篇】
<P> </P>你卻待尋子卿、覓李陵。
<P> </P>對著銀台,叫醒咱家,對影生情。
<P> </P>則俺那遠鄉的漢明妃,雖然薄命,不見你個潑毛團,也耳根清淨。
<P> </P>[雁叫科][雲]這雁兒呵。
<P> </P>[唱] </STRONG></B>
我本善良
發表於 2013-3-10 21:55:29
<B>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漢宮秋 第四折</FONT>】</FONT></STRONG></P>
<P><STRONG><BR>【滿庭芳】
<P> </P>又不是心中愛聽,大古似林風瑟瑟,岩溜泠泠。
<P> </P>我只見山長水遠天如鏡,又生怕誤了你途程。
<P> </P>見被你冷落了瀟湘暮景,更打動我邊塞離情。
<P> </P>還說甚雁過留聲,那堪更瑤階夜永,嫌殺月兒明!
<P> </P>[黃門雲]陛下省煩惱,龍體為重。
<P> </P>[駕雲]不由我不煩惱也。
<P> </P>[唱] </STRONG></B>
我本善良
發表於 2013-3-10 21:56:05
<B>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漢宮秋 第四折</FONT>】</FONT></STRONG></P>
<P><STRONG><BR>【十二月】
<P> </P>休道是咱家動情,你宰相每也生憎。
<P> </P>不比那雕梁燕語,不比那錦樹鶯鳴。
<P> </P>漢昭君離鄉背井,知他在何處愁聽?
<P> </P>[雁叫科][唱] </STRONG></B>
我本善良
發表於 2013-3-10 21:56:24
<B>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漢宮秋 第四折</FONT>】</FONT></STRONG></P>
<P><STRONG><BR>【堯民歌】
<P> </P>呀呀的飛過蓼花汀,孤雁兒不離了鳳凰城。
<P> </P>畫簷間鐵馬響丁丁,寶殿中禦榻冷清清,蕭蕭落葉聲,燭暗長門靜。
<P> </P></STRONG></B>
我本善良
發表於 2013-3-10 21:57:41
<B>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漢宮秋 第四折</FONT>】</FONT></STRONG></P>
<P><STRONG><BR>【隨煞】
<P> </P>一聲兒繞漢宮,一聲兒寄渭城,暗添人白髮成衰病,直恁的吾家可也勸不省。
<P> </P>[尚書上雲]今日早朝散後,有番國差使命綁送毛延壽來,說因毛延壽叛國敗盟,致此禍釁。
<P> </P>今昭君已死,情願兩國講和。
<P> </P>伏候聖旨。
<P> </P>[駕雲]既如此,便將毛延壽斬首,祭獻明妃。
<P> </P>著光祿寺大排筵席,犒賞來使回去。
<P> </P>[詩雲]葉落深宮雁叫時,夢回孤枕夜相思;
<P> </P>雖然青塚人何在,還為蛾眉斬畫師。
<P> </P>題目 沉黑江明妃青塚恨<BR><BR>正名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BR><BR>“對銀台一點孤燈”,與白居易《長恨歌》的“孤燈挑盡未成眠”一樣,都不是實寫帝王家的生活,而是概括了更多的普通人的生活的。
<P> </P>“萬里龍庭,知他宿誰家一靈真性”也不是歷史上漢元帝所可能產生的想法,百是成千上萬因邊疆少數民族入侵百妻子被擄者的深哀巨痛。
<P> </P>即景生情,借題發揮,繼承了傳統詩歌的比興手法,表現了亡國人民前怕狼後怕虎的痛苦心情。
<P> </P>此折關目,從元帝掛圖解悶,夢會昭君,到聽孤雁飛鳴而哀傷欲絕,與《梧桐雨》寫唐明皇還京,供養真容,夢見貴妃,聽梧桐雨聲而抒發悲情相類似。
<P> </P></STRONG></B>
我本善良
發表於 2013-3-10 21:58:51
<B>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漢宮秋 後記</FONT>】</FONT></STRONG></P>
<P><STRONG><BR>馬致遠,號東籬,大都人,元曲四大家之一。
<P> </P>他生活於十三世紀下半葉到十四世紀初年,曾任江浙行省務官,加入“元貞書會”,創作雜劇十三種,現存八種。
<P> </P>他的散曲近人輯為《東籬樂府》一卷,收小令一百零件首,套數十七套。
<P> </P>作為一個深受民族文化薰陶的知識份子,馬致遠對漢族國家的滅亡,懷抱深切的哀痛,對蒙古貴族歧視、壓迫和掠奪漢人的政策鬱結著難言的悲憤。
<P> </P>但當時元朝的統治正日趨鞏固,這種強烈的民族感情不能坦率地表白,只好“借古人酒杯,澆自己的塊壘”,通過昭君出塞這個歷史題材曲折地宣洩出來。
<P> </P>昭君出塞和親的史實,載於《漢書》的《元帝本紀》、《匈奴傳》和《後漢書•南匈奴傳》。
<P> </P>東漢以後,幾乎每個朝代都有詠歎昭君的文學作品出現,僅詩歌就有六百多首,戲劇也有二十多種。
<P> </P>比較重要的,有漢代託名王嬙寫的《昭君怨》歌辭,晉、宋間石崇作的《王明君辭》,以及相傳為葛洪編的《西京雜記》裏的《王嬙》,等等。
<P> </P>唐、宋時同類題材的詩篇就更多。
<P> </P>歷史上的王昭君雖只有一個,她的藝術形象卻千姿百態,後代的作家往往借用歷史題材反映現實生活,表達自己同時代人的思想感情。
<P> </P>明以後的昭君戲,尚有陳與郊的《昭君出塞》,無名氏的《和戎記》、《青塚記》。
<P> </P>清代有薛旦的《昭君夢》,尤侗的《吊琵琶》,周文泉的《琵琶語》等,成就都遠不及《漢宮秋》。
<P> </P>可以說,《漢宮秋》是歷代昭君故事中一枝色彩璀璨的鮮花,它以個性化的人物、宏麗的場景、新穎的主題出類拔萃,成為古代悲劇的一種傑作。
<P> </P>《漢宮秋》和同類題材的作品相比,最顯著的區別在於它對和親雙方力量對比的變化的描寫。
<P> </P>歷史上昭君的出塞和親,是在漢強胡弱、呼韓邪和元帝稱臣的形勢下安排的。
<P> </P>這一決策加強了兩族的團結,確保彼此的安全,是令人鼓舞的一件盛事。
<P> </P>歷代傳誦的故事儘管人物情節千變萬化,胡漢雙方的陣勢幾乎始終如一,只有唐代的《昭君變文》把單于寫得相當強大,足與漢王室相抗衡。
<P> </P>到了馬致遠的筆下,雙方的力量出現逆轉,匈奴方面倚勢要脅,漢王室則忍辱屈從,這種胡強漢弱的形勢,改變了和親的性質,也導致作品主題、人物和情節的大幅度改變。
<P> </P>過去同類題材的作品均以昭君為中心人物。
<P> </P>或哀其不遇,憐其遠別;
<P> </P>或頌其美貌,嘉其膽識。
<P> </P>《漢宮秋》則一反傳統,以漢元帝為中心人物,別出心裁地虛構了他和昭君從相遇、熱戀到生離死別的愛情波折,作為貫穿全劇的線索。
<P> </P>又塑造了一味阿諛逢迎的中大夫毛延壽、只會“山呼萬歲”的尚書五鹿充宗的形象。
<P> </P>把匈奴的強盛驕橫、漢王室的荏弱衰竭同時搬上舞臺。
<P> </P>這就把悲劇的主題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抒寫個人命運的不幸擴大而為描繪整個民族的屈辱苦難,使作品成為一幅具有時代特徵的悲劇畫卷。
<P> </P>如果認為馬致遠選擇漢元帝為悲劇的主人公,僅僅是因為他擅長寫末本戲,那是不夠全面的。
<P> </P>這個新的藝術構思同創作動機密切相關,作家的企圖顯然是通過這出悲劇,揭示民族衰敗的原因,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他的目光不能不轉移到漢族統治集團成員的身上。
<P> </P>因為在作家看來,以皇帝為中心的朝廷,正是這一場民族災難的罪魁禍首。
<P> </P>分析《漢宮秋》登臺的角色,可以窺見這個意圖:元帝沉緬聲色,怠于政事,信用奸邪佞諂之人;
<P> </P>五鹿充宗、毛延壽等文臣武將竊取高官厚祿,在其位而不謀其政,一旦國難當頭,或諉過卸責,或賣國求榮。
<P> </P>這就是作家對導致民族危亡那些腐朽作風的揭露和鞭笞!
<P> </P>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漢元帝、五鹿充宗在歷史上實有其人,馬致遠並沒有照搬史實,卻重新作了一番藝術概括。
<P> </P>他主要的生活根據自然是不久前覆亡的金王朝和南宋王朝,但由於作家歷史知識的豐富,藝術技巧的熟練,他取材的範圍並不限於一時一地,歷代王朝末日的種種情狀,都成了他潑墨走筆時的摹本。
<P> </P>這就使他所塑造的角色充分典型化,舞臺演出實際上成了封建社會末代王朝的真實寫照。
<P> </P>因此不僅是元代,而且明清以來的觀眾在欣賞《漢宮秋》一劇時,都因其中的人物情節畢肖現實而引起強烈的共鳴。
<P> </P>《漢宮秋》並不是一出以情節取勝的悲劇,它的戲劇衝突在第二折就基本解決了,第三折是個尾聲。
<P> </P>但觀眾歷來並不以看到了矛盾的解決為滿足,還要傾聽第三折《梅花酒》、《收江南》等膾炙人口的曲子,細味第四折漢元帝被失偶孤雁喚醒後一整套抒情的唱段。
<P> </P>因為品味曲詞和音樂原是我國古典戲劇欣賞的一個重要內容。
<P> </P>元代的戲曲是吸收了唐詩鏗鏘的韻律、宋詞悠揚的樂調,匯合人物和情節深鑄成的獨特藝術形式。
<P> </P>馬致遠是向來為人稱道的文采派作家,《漢宮秋》的曲詞不但文思精妙,文采斐然,尤擅長於把外界景物的描寫同人物內心感情的抒發融為一體,因景生情,以情化景,兼以音樂導引,觀眾便如入幻境,陶醉其間,獲得奇妙的藝術享受。
<P> </P>本劇以臧懋循編的《元曲選》為底本,以陳與郊編的《古名家雜劇》和孟稱舜評點的《古今名劇合選•酹江集》為校本。
<P> </P></STRONG></B>
我本善良
發表於 2013-3-10 21:59:33
<STRONG>【發表完畢】</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