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古 發表於 2012-12-18 09:01:25

【築旅國境之南/佳冬西隘門 防禦外患保護鄉里】

本帖最後由 廉貞 於 2012-12-19 22:19 編輯 <br /><br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築旅國境之南/佳冬西隘門 防禦外患保護鄉里</font>】</font></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 align="center"><strong></strong></p>
<p><br><strong>屏東縣佳冬鄉,其實是一個很早就開發的地區,更早之前叫做「六根」,過去是平埔族「笳滕社」所在地,後來因為種植了許多的笳苳樹,所以又有「笳冬腳」這個庄名產生,最後取其諧音定名「佳冬」,一個重要的涵意就是希望能因此「年年好冬」,故名「佳冬」。</strong></p>
<p><br><strong>從前屏東地區時常有外患問題,乾隆年間,林爽文、莊大田民變,而六堆的客家鄉民,便籌組了義勇軍抗敵,並產生極大的防衛效應,他們利用以刺竹做成的柵欄與土石興建成柵門,也就是所謂「隘門」,功能如同城池城門控管進出,同時阻擋外患來襲,也是保護鄉里的重要建設,一些因規模較小而無法設立城池的城鎮,都會在重要的出入口上設立「隘門」,這一類的建築在當時的「六堆」<font color="magenta">裡</font>是個很重要的防禦建築,有延阻外患並攻擊的作用。</strong></p>
<p><br><strong>賜封「褒忠」感念義勇軍屏東縣佳冬鄉西隘門所使用的磚瓦,大多源於清光緒年間的建材,主要以紅磚、白灰、少許木材混合興建而成,採用傳統的建築手法興造;</strong></p>
<p><br><strong>門額浮雕上清楚可見中央藍色的「褒忠」二字,乃乾隆皇帝御筆賜之墨寶,深具意義的字樣,為的是有感於當年客家聚落協助軍官靖難有功,對於「六堆」鄉勇組織民兵抗敵的事蹟,奏請朝廷賜封客家聚落「褒忠」二字,也是朝廷對六堆客家義民協助平定地方亂事的讚賞。</strong></p>
<p><br><strong>而「褒忠」隘門也深刻記錄著列強的侵襲,應證著歷史的足跡,更彰顯了客家義勇兵的勇敢殺敵氣魄。</strong></p>
<p><br><strong>以藍字搭配白石灰色的底部襯托,在藍色「褒忠」兩字外側,各雕繪一隻龍頭蝙蝠怪獸,將「褒忠」封號貼在隘門上,加上門額的左右各有一個對稱圓洞,稱為銃眼,具有防禦性的功能,除了能從銃眼龐攻擊敵人,銃眼內側有樓棚,平時可存放武器,當敵人來襲時,可以上平臥在樓棚,利用銃眼將武器發射出去攻擊敵人。</strong></p>
<p><br><strong>銃眼結合龍頭蝙蝠身的避邪之獸,展現出防衛與祈福的雙重意涵,白底襯托藍字,簡約色調令人肅然,構圖完美,也顯現昔日佳冬先民的細膩心思,就連一個防禦用的柵門,也不忘好好的妝扮一番。</strong></p>
<p><br><strong>守護六堆關隘流傳智勇精神佳冬鄉四大柵門中的東柵和南柵門,都已因開築首路而拆除,目前只有在西、北柵門仍可見「褒忠」兩字遺跡,屬於西門的褒忠門,除了門額有彩繪浮雕,其最大的特色還包括門牆大書「褒忠粵域忠著閩邦」的對聯。</strong></p>
<p><br><strong>此外,屋脊、屋頂為燕尾,隘門側面保留著卵石所砌護牆,如今為住宅的外壁牆面,而門牆內有客家習俗傳統的凹入的小天公塔,也將客家習俗表現無遺,頗具特色。</strong></p>
<p><br><strong>遙想起當年台灣人堅持抵抗著外敵,「褒忠」隘門也深刻記錄著列強的侵襲,應證著歷史的足跡,彰顯了客家義勇兵的勇敢殺敵氣魄。</strong></p>
<p><br><strong>隨著佳冬鄉過去共設置的四座「隘門」,雖現目前僅存西隘門,而隘門下也成為鄉里出入的要道,但先人的智勇與隘門存在的精神將永遠流傳著。</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引用:</strong><a href="http://n.yam.com/liontravel/life/20121210/20121210043010.html"><strong>http://n.yam.com/liontravel/life/20121210/20121210043010.html</strong></a><br></p>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築旅國境之南/佳冬西隘門 防禦外患保護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