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籍富 發表於 2012-12-14 06:24:09

【中華百科全書●家政●家族治療】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中華百科全書●家政●家族治療</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家族治療,不同於一般一對一的治療方式,而是以整個家庭,而非某個個人,做為治療的對象,使家庭的每一成員,都能聚在一起,討論這個家庭中的情緒困擾或問題,目的在幫助成員表達、溝通自己所感受到的痛苦、煩惱或無法滿足的需要(愛、接納與價值感),以便重建那停滯的家庭狀態、恢復較良好的家庭功能。</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每個成員在家中,可以有他們的個別性,並和其它成員,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同時個人與家庭的需要,能達到平衡的滿足。</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近十年間,家族治療在心理衛生的服務裏,占了愈來愈重要的地位。</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其源起是在西元一九五○年的中葉,為了更有效地治療較嚴重的情緒問題。</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心理分析理論中,對家庭的認識,大多來自病人的觀點與看法,而沒有直接的去觀察家庭形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家庭在整個治療過程申,始終占著不顯著的地位,至於病人生命中重要之他人(若父母),則被視為致病的原因。</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直到兒童輔導運動興起,家庭才開始被帶入治療過程,其地位與治療者─病人的專業關係相較,仍是次要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直到一九五○年代,少數的心理治療者,才開始將家庭本身的問題,列入與病人的困惑相等的考慮。</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當家族治療此一名詞出現,從事此一工作的專業人員,便與日俱增了。</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家庭是一個整體體系,任何一都分的改變,會引起其它部分因應的改變(此又稱為家庭自動調適)。</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是故情緒的不良徵兆,代表著家庭整體的功能不良,而非單是某人的內在心靈現象。</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家庭體系包括有五種成分:一、權力結構:家中成員誰掌有決定權;</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二、操作規則:如何時可看電視,如何使用家規;</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三、溝通方式:成員彼此溝通的方式與管道;</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四、價值與目標:對子女的要求,禁咒;</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五、沒有滿足的成員心理需要,各管各的,互不相干的樣子。</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治療者幫助家庭每一成員去認識了解自己的家庭體系,並共同從事改變;</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而非光是要求那被認定的問題分子(IdentifiedPatient)去做改變,而其他成員本身的腳色、溝通方式,則保留原樣。</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家族治療的過程分三階段:第一階段:建立治療者和家庭成員間親切的關係,和發展團體的過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活動的重心在了解:主要的家庭功能失調是什麼?</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最頭痛的是什麼?</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第二階段:促進成員間彼此的互動,使每個人能真實地表達自身感受,減少負向的行為,增強正向意圖(PositiveIntention)。</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此階段裏治療者要做到:(一)適宜地干擾家庭體系,幫助整個家庭學習;</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二)在過程中,焦點放在此時此地;</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三)敏銳的知覺到家庭的抗拒行為。</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第三階段:幫助成員整合家庭互動,尋求出合適這個家庭的體系。</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將新的行為整合到日常行為中,並不斷增強正向建設性行為。</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此階段中,治療者企圖促使這個家庭,能舒服地並儘速地,去增進彼此成員的功能,一直到這家庭即使沒有治療者在,也能有良好功能止。</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游麗嘉)</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403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華百科全書●家政●家族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