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籍富 發表於 2012-12-10 23:04:28

【中華百科全書●經濟●工業經濟學】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中華百科全書●經濟●工業經濟學</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其原文為IndustrialEconomics,故又名為產業經濟學。</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工業經濟學是經濟學之一部門,它乃是以財富為主要對象,來研究那如何生產、分配等方法,藉以增進人類之福祉的一門社會科學。</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工業是屬於經濟學,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四大部門中的生產部門。</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所以可以推知所謂工業經濟學乃是就工業方面研究人類物質生活的科學,亦即利用經濟學的原理原則以研究工業生產的經營方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此要再次強調的工業經濟學和工程經濟學是不相同的,因前者只注重原理原則的採討,而後者卻專為工程尋找出那節省之道。</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工業雖是一種生產歷程,然而今日的工業乃是大規模的機械生產,其中所涉及的問題至為廣泛,其和經濟學有關者約有:一、當代的生產,非為了自足而是為了生產出商品,故必得計算出成本。</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另外生產所需要的資金如何籌措、資源如何取得、人員的培訓、生產程序之安排等都屬於經濟學的生產範疇。</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二、從事生產之前必得先了解市場情況、國民所得水準的高低、購買力的大小等。</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諸如此類問題便是經濟學中的消費問題。</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三、生產出來的商品得由市場售出、生產原料亦得購自市場,是故市場上的供需情形及其變動趨勢均為工業界人士所關切。</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此便是經濟學中所研討的交換問題。</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四、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如何確立工資制度以激發工作熱忱進而提高生產效率。</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另外即獎金之發放、盈餘之分配、勞資雙方的協調等均是經濟學中分配的範圍。</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五、經濟社會的演進,現在已由個人經濟發展至國際經濟,以往工業生產的主要目的是在增進個人的收益,現在經營的重點逐漸轉移至為整個社會謀福利,故言而後的工業生產將重視工業政策、加強社會安全和逐漸重視社會成本。</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總而言之,經濟社會是個具有錯綜複雜關係之社會現象,各方面分工合作的連鎖關係均極為密切。</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所以說在工業經營上絕非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得將經濟學的基本理論經過審慎的選擇以應用在工業經濟學上。</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工業經濟學研究的方法和一般經濟學所採用的研究方法並無二致,其大約為:演繹法、歸納法、數理法、統計法、個體分析、總體分析以及最近才發展開來的計量方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另外工業經濟學所研究的內容頗多,茲就一般比較為人所提及者部分臚列於後:一、工業組織:組織係指那分工合作的工作機構,其是以人、事、物為對象,集合若干不同的個體,構成一個相互匹配的整體。</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組織的基本理論為分工原理、掌握限度原理以及配合活動原理。</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至於工業組織的類型約有:個人企業、合夥企業、公司企業、獨佔性的組織(如卡德爾、辛迪卡等)、中心工廠和衛星工廠、公營企業等。</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二、工業設計:本項內容包括經營目的如何選定、公司企業如何創立、資金之籌措、產品之選擇、廠房之設置、機械和原料之購置、生產程序之控制等。</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三、工業管理:在原始簡單加工工業中,固然不必有所謂管理的問題。</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但到了工業革命之後才有管理之問題。</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工業管理係將管理應用於生產任務上,其最大的目的是為使生產獲致最大的效率。</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而有關那管理科學且近年來為人所採用者有決策理論(DecisionTheory)、等候原理(QueuingModels)、競賽理論(GameTheory)、存貨理論(InventoryTheory)、作業研究(OperationResearch)等。</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四、生產管理:組織是一個靜態的機構,而管理則為動態的運用。</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其主要的內容是研究如何在時間上、空間上、數量上配以適當的人工、原料、機具以利製造程序之進行。</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一般言之,生產管理的步驟係先做工作分析以求得工作指導卡和工作規範,然後才訂出一個工廠的生產計畫。</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生產進行當中並行生產控制和產品的品質控制。</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經過了一連串的生產管理步驟之後才能提高生產效率。</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五、成本控制和銷售:構成工業成本的基本要素為原料、人工、廠務費、管理費及銷售費。</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另外在原料中又可細分為直接原料和間接原料。</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至於成本的控制並非容易的事,近日的成本會計中流行以單位成本或標準成本法來控制成本。</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另外要使產品能銷售出去必得做市場研究,其研究包括顧客、商品的供需情形和金融等情況。</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銷售時得注重推銷原則、注意廣告宣傳以及考慮到製造與銷售的協調。</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六、工資與分配制度:其內容包括工資學說理論之應用、工資差異的原因、工資之決定、就業和失業等問題,以及科學管理上工資制度之運用。</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分配制度中要討論的是如何促使分配社會化以便朝「均富」目標邁進。</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七、技術進步和普及:技術係指有關生產技術知識的總合而生產方法乃指實際使用於生產的方法,是故技術進步乃指知識之進步而非原有裝備、產品、組織性質之改變。</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技術進步中吾人可以予以數量化,其所使用的方法有生產力指數法、Solow法和Salter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至於技術之普及是在研究技術革新後推廣及應用諸情況。</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八、工業政策:工業化是吾人所追求的理想目標,而為使一個經濟社會之工業化早日能夠到來,吾人得選擇正確的工業政策以便採取必要的措施以達工業化的目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一般來說其政策有:促進資本累積、改善投資環境、發展人力資源和研究發展等。</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高凱聲)</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272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華百科全書●經濟●工業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