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德,哈洛德】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藍德,哈洛德</FONT>】</FONT></STRONG></P> <P><STRONG>Lander,Harald(1905-1971)</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辭書名稱】舞蹈辭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類別】:芭蕾</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人名。</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他出生於哥本哈根,丹麥裔法籍舞者、編舞家、舞蹈教師與藝術指導,1913年受教於丹麥皇家舞蹈學院(RoyalDanishBalletSchooh),師承ChristianChristiansen、H.Beck與GustavUhlendorff,1923年受邀進丹麥皇家芭蕾舞團(RoyalDanishBallet),成為最受重視的性格獨舞者,1926-1927年赴蘇聯學習俄羅斯民間舞蹈,1927-1929年隨同佛金(MichelFokine)、泰瑞索夫(IvanTarasoff)與波姆(AdolphBolm)等習舞並至美國與墨西哥巡迴演出,1929年返回哥本哈根仍為丹麥皇家芭蕾舞團效力,1930年晉陞為舞蹈教師,1930年擔任國家舞蹈學院校長,並與丹麥國家舞團一起工作直至1951年為止。</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1952年由於與劇院的院長不合而移居法國,先後為巴黎歌劇院(OpéradeParis)編創舞劇,1956-1957年與1959-1963年駐任巴黎舞蹈學校校長,此後除了創作一些新舞作外,同時也致力於重現大師包諾維(BournonvilleAugust,1805-1879),與嘉雷歐堤(VincenzoGaleotti,1733-1816)的經典之作。</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藍德是一位才華洋溢的藝術家與藝術經理人,在他的領導下聲譽已趨式微的丹麥皇家芭蕾舞團有了新的契機,他不只在舞蹈藝術上力求突破傳統的瓶頸,也專注於將商傳統的藝術推銷給現代的觀眾,首先他集合一些熟悉丹麥芭蕾舞先驅包諾維舞蹈精髓的舞者,為包諾維的舞蹈細加研究並重建,結果展現出清新的面貌,另一方面為了吸引現代的觀眾進劇場,除了邀請國際知名編舞家佛金(MichelFokine)、馬辛、巴蘭欽等名師為舞團編舞,他自己也放棄傳統芭蕾單調的舞蹈形式與主題,創作了不少新風格的舞蹈作品,例如具有民族風格的《南美牧人》(Gaucho,1931)、《埃及人》(Tata,1932)與《哥薩克人》(Zaporogerne,1934)是藍德1940年代的舞作,反映出他在異國所受的影響;</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具有新古典風格的《黛安娜》(Diana,1933);</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具有表現主義風格的《七種必死的罪》(TheSevenDeadlySins,1936);</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具有強烈戲劇性的《媧倫》(Vaaren,1942)、《絕代佳人》(ThePhoenix,1946);</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具有形式主義風格的純舞蹈《練習曲》(Études,1948)與Qarrtsiluni(1942),身為丹麥舞蹈學派的繼承人,藍德不只堅定了包諾維技巧的重要性,同時也帶領丹麥皇家芭蕾舞團進軍國際舞台,晚年他成為一位國際間各大舞團爭相邀請的編舞家與舞蹈教師,他的貢獻是為西方芭蕾舞帶動傳統與創新的兼容並蓄。</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 </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