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家芭蕾舞團】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英國國家芭蕾舞團</FONT>】</FONT></STRONG></P> <P><STRONG>EnglishNationalBallet</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辭書名稱】舞蹈辭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類別】:組織、機構、職稱</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舞團。</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該舞團的起源可追溯到1935-1937年阿麗霞.瑪柯娃(AliciaMarkova)及安東.杜林(AntonDolin)所成立之「瑪柯娃-杜林舞團」(Markova-DolinCompany)。</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他們倆所組成之一系列「瑪柯娃-杜林舞團」曾在英國與美國各地有相當成功的演出經驗,故在1949年瑪柯娃及杜林很容易便結合一批明星舞者在英國各地作節目巡迴演出,1951年被英國定為「英國節日年」(FestivalofBritainyear)。</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瑪柯娃提議將這個舞團取名為節慶芭蕾舞團(FestivalBallet),其後為彰顯舞團之基地在倫敦,所以改為「倫敦節慶芭蕾舞團」(LondonFestivalBallet)。</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此名字幾乎沿用了近四十年,至1989年,為強調舞團在國內及國際的重要性,便更名為「英國國家芭蕾舞團」。</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舞團首次演出季在倫敦的「StollTheater」,其後因「StollTheater」拆卸,改以皇家節慶會堂(RoyalFestivalHall)這個專門為樂團演出的地點為基地,1969年則改以具有較大舞台的「倫敦體育館」(LondonColiseum)為演出場所,但舞團直至1977年以前仍缺乏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永久性基地,其演出形式一直在國內和國際巡迴演出為主,且幾乎維持了自創團之初,一週演出八次的紀錄。</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舞團自始即有一套類似舞蹈明星的制度,此傳統使舞團不斷邀請國際知名的舞者短期駐團作客串演出,此舉不單使舞團一直維持很高的技術水準,外國知名舞者不斷輸入與交流,也使英國芭蕾界得到多觀摩與學習的機會,而維持了較高的水準。</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舞團的目標是以觀眾付得起的票價及以國際級舞蹈明星演出大眾喜愛的芭蕾為主,其舞碼主要包含著名的十九世紀經典如佛金、尼金斯卡等為「俄羅斯芭蕾舞團」(BalletRusses)所編的舞碼,以及丹麥編舞家包諾維(Bournoville)的作品,並引進一部分較新編作的芭蕾。</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早期舞團主要以第二代「俄羅斯芭蕾舞團」為模仿對象,其與「俄羅斯芭蕾舞團」的聯繫可以從1950年代的「倫敦節慶芭蕾舞團」開始經常到蒙地卡羅的演出中看到。</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1988年舞團專屬的練習學校──「英國國家芭蕾舞蹈學校」(EnglishNationalBalletSchool)在倫敦瑪柯娃會館(MarkovaHouse)正式成立。</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 </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