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選擇,只有把握】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沒有選擇,只有把握</FONT>】</FONT></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窗外的秋風輕輕地吹著,靜謐的夜光靜靜地淌著,這一切看似和昨夜一樣平靜安詳。</STRONG></P>
<P><BR><STRONG>景色的類似讓人容易產生幻覺,不知道昨天是不是真的過去了!<BR><BR>如果過去了,那麽為什麽眼前的景物還是如當初一樣呢?<BR><BR>如果還沒有過去,那麽為什麽此刻的心情會如此的不一樣?<BR> </STRONG></P>
<P><STRONG>時光靜靜地流著,靜得讓人察覺不到它的變化。</STRONG></P>
<P><BR><STRONG>心默默地行走在路上,聽著風言風語,但始終感受不到風的心情其間的變化,只是感覺到它每一次路過都留下感嘆時光如梭悄然而逝去的嘆息!</STRONG></P>
<P><BR><STRONG>生活中,有些人便是如此,每天在重復著同樣的舉動,但是,若不細心便也察覺不到那言語間的變化。</STRONG></P>
<P><BR><STRONG>隨之而來的便是深刻的感嘆:有些好,假得那麽明顯,有些壞,隱藏得那麽深邃,稍微不留意便滑落萬丈深淵無法延續原來的光明。</STRONG></P>
<P><STRONG> <BR>生活中,總有那麽多感受不出來的情節變化,卻每天都持續更新,比如時間、比如感情……</STRONG></P>
<P><STRONG> <BR>當某些人和某些人只能用“無語”來圓場的時候,證明他們的感情已經到了一跌不振、覆水難收的地步。</STRONG></P>
<P><BR><STRONG>曾經以為穩如泰山的承諾真的能夠鎮住的感情,此刻已經變成搖搖欲墜的斷墻,每天都在傳遞塌陷的信息。</STRONG></P>
<P><STRONG> <BR>是誰風乾了往日鮮活的諾言?</STRONG></P>
<P><STRONG> <BR>是誰火化了昔日激揚的文字?</STRONG></P>
<P><STRONG> <BR>是誰毀滅了曾經綺麗的美夢?</STRONG></P>
<P><STRONG> <BR>或者是時間,或者只是那早已潰不成軍的感情。</STRONG></P>
<P><BR><STRONG>不過,這一切從宣布結束的那一刻開始,一切便如了某個人的願——無言、結局。</STRONG></P>
<P><STRONG> <BR>昨天,似乎並不遙遠;明天,仿似也近在咫尺。</STRONG></P>
<P><BR><STRONG>可是,沒有人知道為什麽昨日的花做的不是昨日的夢,而外在看起來還是安然無恙。</STRONG></P>
<P><BR><STRONG>誰騙了誰,好像只是一場未醒的夢飄渺間釋放悲傷的流語。</STRONG></P>
<P><STRONG> <BR>有人說,感嘆太多會讓生活變得憂傷和消極。</STRONG></P>
<P><BR><STRONG>只是,還有人說,有些事情發生了就必須去面對,縱然察覺不到時間的變幻,也要去接受既成的現實。</STRONG></P>
<P><BR><STRONG>變了的時間、變了的人輪廓栩栩如生,容不得人妄想再回到過去。</STRONG></P>
<P><BR><STRONG>在生命中,有些錯過真的沒有明顯的預兆,有些傷害也沒有清晰的預告,一切,就是那樣,不緊、不慢,不慌、不忙,緩慢地來著,就算看不到它的腳印,事實上它就在路上。</STRONG></P>
<P><STRONG> <BR>所以,不要說什麽昨天還好好的;</STRONG></P>
<P><BR><STRONG>不要說什麽信誓還是旦旦的;</STRONG></P>
<P><BR><STRONG>不要說什麽杯子裏的水還是溫熱的;</STRONG></P>
<P><BR><STRONG>不要說什麽曾經想過的以後……那一切都是假的,過去構不成當前任何實用的形狀,它們已經死在過去的歲月裏、死在潛移默化之中。</STRONG></P>
<P><BR><STRONG>因此,關於過去的美好,關於來不及告別的失去,不要給它們太多的淚水,也不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去追悔,不是自己的東西強求也沒有用,就讓它們去該去的地方吧!</STRONG></P>
<P><STRONG> <BR>明天不是為了昨天而來的,走在今天的路上,不是為了昨日的人而走的。</STRONG></P>
<P><BR><STRONG>昨天的篇章、今天的情節、未來的語句,所有的故事都會變成往事,不管有沒有在意過它漸漸的變化,不管有沒有能力接受它的叛變,一切都很真實,一切都很殘酷。</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BR><STRONG>引用:</STRONG><A href="http://tw.myblog.yahoo.com/jw!JK4bxx.DRUawVmpLu8HGcvI-/article?mid=195207"><STRONG>http://tw.myblog.yahoo.com/jw!JK4bxx.DRUawVmpLu8HGcvI-/article?mid=195207</STRONG></A><BR></P>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