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衡醫案-瘟疫病陽明燥實證】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吳佩衡醫案-瘟疫病陽明燥實證</FONT>】</FONT></STRONG></P><P align=center> </P><B><FONT size=4>李××,男,年二十五歲,四川省會理縣南鄉農民.1921年3月感時疫而病,發熱十二日不退,脈來洪數,舌苔黃黑而生芒刺,唇焦齒乾,口氣蒸手,值午後則熱勢更張,濺濺汗出,譫語煩躁不能安臥。
<P> </P>小便短赤,大便自病後十餘日不通,從心下至少腹脹滿,呻吟呼痛而拒按,仰臥難以轉側,食物不進,唯煩渴而喜冷飲。
<P> </P>此際邪熱亢甚,陰津枯涸,燥屎內結,陽明下證悉具。
<P> </P>當急下以救陰,緩則危殆。
<P> </P>思及亢熱已久,燥屎堅結,無陰液以潤澤,如行舟之乏水,邪熱燥結亦無所由出,宜於急下之劑兼以養陰生津之品以治之,擬加味黃龍湯一劑。
<P> </P>土人參30克 當歸26克 生地16克 大黃16克(泡水兌入) 芒硝10克(後放) 枳實16克 厚朴16克 生石膏26克(碎,布包) 當晚服後,病者欲便,但十分費力而難於解出,用力掙之,則燥屎一節,緩慢而出,長約尺許堅硬不斷,色醬黑。
<P> </P>余親視之,真堅硬如鞭。
<P> </P>次晨診視,其脈已較和綏,發熱已退其半,苔刺變軟,口津稍潤,腹中脹痛大減,仍渴喜冷飲,囑照原方再服一劑。
<P> </P>第三日診,大便暢通,色轉黃而溏,斯時已脈靜身涼,能進米粥。
<P> </P>查其舌,見苔已退去其半,津液回生,但仍喜冷飲,此乃邪熱始退,陰津尚未完全恢復,擬生脈散加味養陰生津兼清餘熱。
<P> </P>沙參26克 寸冬16克 五味子3克 甘草6克 生地16克 玄參13克 黃連5克服二劑後,繼以六昧地黃湯調理陰分,一、二劑而愈。
<P> </P>生地26克 粉丹10克 棗皮10克 淮藥13克 茯苓13克 澤瀉10克 </FONT></B>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