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額投資人的小朋友-定期定額】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小額投資人的小朋友-定期定額</font>】</font></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投資基金有二種方式,一為「單筆投資」,一為「定期定額」。</strong></p><p><strong> </strong></p><p><strong>單筆投資是一次拿出一筆金額,選擇適當時點買進基金,並在市場高點時獲利了結;</strong></p><p><strong> </strong></p><p><strong>定期定額則是指每隔一段時間,通常是每一個月,投資固定金額於固定的基金上,不必在乎進場時點,也不必在意市場價格起伏,時間到了就固定投資。</strong></p><p><strong> </strong></p><p><strong>例如,您每個月固定撥出3000元投資於某個共同基金,並持續進行,這就是定期定額投資。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這兩種方式各有好處,且適合不同的標的、理財目標,以下各節將為您一一解析。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第一節 單筆、定期定額各有所長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單筆投資與定期定額各有優點,若能建立完整投資組合,妥善搭配這兩種投資方式,將能使基金投資效果倍增。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單筆投資與定期定額的資金屬性、適合的理財目標及適合投資的區域特性都不大相同,如果能了解這兩種投資方式的特性,配合市場脈動調整投資策略,相輔相成的結果將更能掌握穩健致富的契機。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投資人常在行情一片大好時勇於加碼,結果往往是不久後行情反轉,被深深套牢,以致會產生單筆投資風險高的印象。</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其實,由於單筆投資所需的金額較大,國內基金只有部分網路下單最低只要新台幣3,000元,其他大多最少要一萬元;</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海外基金門檻更高,依各銀行規定約在新台幣三萬元至十萬元不等,因此更應審慎挑選所投資的地區與進場時機。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單筆投資的好處是,資金較具機動性,可以配合市場變化調整,若能在市場低檔介入、在高點獲利了結,投資報酬率很容易顯現。</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不過當然如果不幸在高點介入,短期內的損失也會相當明顯。</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因此單筆投資基金的標的市場應選擇較具題材性,或是較易掌握景氣循環,且會因經濟周期變化而受益的地區。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相對於單筆投資,定期定額是屬於中長期的投資方式,每月固定扣款,不管市場漲跌,不用費心選擇進場時機,運用長期平均法降低成本,因此又被稱為「懶人投資法」或「傻瓜投資術」。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定期定額是指您每月自存款帳戶中撥出一固定金額,來投資共同基金的一種理財方式。</strong></p><p><strong> </strong></p><p><strong>類似銀行的零存整付,每月強迫儲蓄投資,不論市場行情如何波動,定期買入定額基金;</strong></p><p><strong> </strong></p><p><strong>淨值上揚時,買到較少的單位數,反之,在淨值下跌時,買到較多的單位數。</strong></p><p><strong> <br>因此不必費心思考慮進場時機、也不必一次拿出大筆資金,長期下來,成本及風險自然攤低。 </strong></p><p><br><strong>定期定額投資的複利效果需要時間夠長才能充分展現,因此不應該因市場短線波動就隨便終止,只要長線前景佳,市場短期下跌反而時累積更多便宜單位數的時機,等到市場反彈,長期累積的單位數就可以一次獲利。</strong></p><p><br><strong>理財目標則以籌措中長期的子女教育金、退休金較為適合。 </strong></p><p><br><strong>在投資標的選擇上,定期定額不妨以標的市場波動幅度較大、處於相對低檔的股市,或是是波動幅度大,但是中長期成長趨勢明顯的地區的基金為主。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其實若能了解個別區域及市場的投資特性,並依市場趨勢變化掌握進場時點,不論單筆投資或定期定額都能帶來豐厚回報。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第二節 該選那一種方式?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單筆投資和定期定額並不是二選一,也沒有那一個比較好,應該互相搭配,相輔相成,更能早日達到理財目標。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您應該看自己的風險/報酬偏好度及願意付出的投資額度而定。</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投資基金已將投資風險分散,若再採定期定額的方式,風險可再進一步降低。</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每月投入3,000購買基金,在多頭市場中,報酬率為16.86%;若是在淨值10元時一次拿15,000元去買基金,而在淨值13元時賣出,則獲利率為30%,多了將近一倍。</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但若在空頭市場,則每月定期定額投資3,000元約賠了16.37%,如果是一次投資15,000元買基金,則損失率為23.08%。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因此我們得到的結論是,「定期定額投資」確實能進一步降低投資風險,雖然報酬率在多頭市場時比不上單筆投資,但必須提醒您的是,一般人實在很難精確掌握買賣時點、在最低點買進,最高點賣出。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因此如果採定期定額投資,就不必考慮進場時點,節省花費在投資判斷的心力上,因此非常適合以中長期獲利為目標、為累積子女教育基金、退休金的投資人。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對剛起步的投資人而言,對市場及投資理財都不甚了解,從定期定額入門不失為一個好方法。</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一方面無須耗費精神判斷時點,一方面又可有效分散風險,追求較穩健的長期獲利。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第三節 定期定額與銀行定存或保險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我們以籌措子女教育基金來比較定期定額和定存的不同。</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假如您預計在20年後為子女籌備大學教育費用,每人1,000萬元,二位子女共須2,000萬元。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投資工具不同,就須投入不同的資金: </strong></p><p><br><strong>因此,若您想在20年後籌得2,000萬元,那麼利用活期儲蓄存款(利率3.5%),則每月需投資57,659元,才能達到設定的理財目標;</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如果放在定存(利率6.5%),則每月需40,781 元。</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如果是投資於報酬率18%之投資工具(如共同基金),每月僅需投資8,662元。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而且,隨著投資年限的增長,不同的期望報酬率,會使到期總資產的差距形成天壤之別。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如6.5%與18%的投資工具在投資5年時,似乎沒有太大差別,但在投資拉長至30年,到期時資產卻可相差3,000 多萬元!</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由下表可看出,在面對中長期理財的需求時,慎選投資工具對生涯規劃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因此長期來看,每個月固定一筆金額投入股票型基金中,報酬率較定存為高,要儲備長期資金需求時也較省力。</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不過還是要強調長期性,定期定額這種投資方式應該要進行5年以上甚至更久,才能看出其積沙成塔與定存等傳統投資工具的差異。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每月定期定額投資3,000元,到期總金額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至於保險,在個人理財規劃上有一句名言Buy term,invest the difference。</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意思是說,應該購買定期壽險(Term Life),然後把其他錢用在投資上。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換言之,保險與投資其實並沒有所謂取捨的問題,只是運用策略的不同而已,保險最主要的目的,是尋求完整的家庭保障,最好利用「終身壽險」或「定期壽險」的方式,而非儲蓄型保險。</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因為儲蓄型保險對生死、醫療保障金額並不高,須繳的保費卻較多,且平均報酬率甚至低於銀行存款。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您不妨先想想,自己目前是不是已有足夠風險保障,基本評估的方法是可以家庭每月收入的50倍,作為定期壽險或終身壽險的保險總額。</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以一位35歲男性為例,購買20年期、100 萬元的定期壽險,每年也不過要繳6,000元上下,但若是買等值的退休年金儲蓄型保險,則須繳75,000 元,所以,建議只須以6,000元買壽險,多出來的69,000 元預算,再搭配存款及基金來做定期定額投資。</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投資在報酬率較高的工具上,才是最經濟實惠的辦法。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第四節 小錢也可理大財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萬丈高樓平地起,英雄不怕出身低,就算每個月扣除各項開銷後只結餘三、五千元,只要善加運用,一樣可以讓時間來為您累積財富,省時省力有效率的方式就是定期定額投資基金。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別小看這種類似『零存整付』的定期定額投資計劃,長期投資加上複利的魔術效應,若能早日開始,一般人長期財務需求如退休金準備、購置房地產等都不難應付。</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定期定額投資基金有六大優勢: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 每月投資金額低,經濟負擔小。</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國內投信發行的基金大多每月最低三千元就可以投資,最適合手邊沒有大筆閒錢用來投資的人,學生、社會新鮮人就很適合用這種方式來累積自己生命中的第一個一百萬。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 自動扣款手續簡便。</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對沒有時間打理理財大計的人,定期定額是最方便的投資方式,只要開好戶、選定基金,銀行每個月自動為您扣款投資,省時省事又有效率。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 無須選擇進場時機,平均成本分散風險。</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您無須費神研究何時該進場,只要固定扣款投資,漲時買少、跌時買多,長期下來具有平均成本的效果,而且一定低於市價,可以完全分散選擇時點的風險。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 長期投資績效佳。</strong></p><p><br><strong>股市短線漲漲跌跌,但把時間拉長,趨勢仍是一路向上,只要耐心扣款,通常都可賺取遠較定存篇為佳的收益。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 隨時解約無罰則。</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定期定額投資基金可以隨時暫停扣款或終止扣款,不像定存中途解約會有利息損失,資金運用較有彈性。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強迫儲蓄又可合法節稅。</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藉著每月固定金額投資基金,達到儲蓄計劃,資本利得還完全免稅。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第五節 投資相關限制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每家銀行和各基金公司和定期定額相關的限制不同,提醒您開始投資前要看清楚銀行或基金公司的相關規定,以下摘錄與您權益較相關的事項供您參考。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1.贖回轉換限制:由於定期定額的每月投資金額並不多,為符合銀行之作業成本,所以銀行大都訂有最低轉換贖回單位數及不接受部分轉贖回的限制,您透過銀行辦理定期額時,可以先向銀行經辦事先查明,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2.贖回款入帳時間:贖回時,銀行會要求客戶填具應匯款的帳號、戶名等相關資料 ,大抵而言,國內基金5天入帳,海外基金因有換匯的問題,故需時約7-10工作天才能入帳,若超時太久, 請向分行或基金公司查詢。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3.手續費優惠及最低手續費限制:部分銀行為吸引客戶長期投資,或是基金公司為會員客戶,均有提供手續費優惠,但須達一定期間或某金額以上才能享有;</strong></p><p><br><strong>精打細算的投資人,不妨多注意手邊資訊。 </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4.帳上需留存現金數:據了解,銀行均在扣款日前一天的晚上12 點前,已完成電腦扣款作業,若帳上所存的現金數不足,將有扣款不成功的情況發生;</strong></p><p><strong></strong> </p><p><strong>即使當日再補錢進去,也無法挽救。</strong></p><p><strong> </strong></p><p><strong>因此,在扣繳日前一天一定要維持您帳戶內餘額足夠支付申購金額加上手續費用,才可以順利扣款。 </strong></p><p><strong>5.扣款三次不成功的處理:您在簽下定期定額合約時,若未細看此規定可能會因此喪失了您的權益。</strong></p><p><strong> </strong></p><p><strong>由於銀行訂有此條款,但絕大多數投資人不以為意,如果連續三次扣款失敗,尤其是海外基金,銀行除自動解約外,還有權利將您手上的單位數全數為您贖回;</strong></p><p><strong> </strong></p><p><strong>如果是國內投信基金,則投信公司將當作您終止扣款了,想再繼續投資必須重新下單,不過您已有的單位數仍可保留,直到您申請贖回為止。 </strong></p><p><br><strong>所以在此提醒您,帳上要常保現金的數目夠用,或是接到銀行或基金公司的扣款不成功通知也千萬別置之不理,因為一時的疏失,可能造成您將來投資的重大損失。 </strong></p><p><br><strong>6.可以分批贖回轉換:您定期定額扣款累積的單位數,不用一次全部獲利了結贖回,而可以視市場狀況及個人資金需求分批處理。</strong></p><p><strong> </strong></p><p><strong>不過提醒您,如果您不想再繼續扣款投資並持有某支基金,除了全部贖回外,您還要向投信或銀行申請終止扣款,否則到了扣款日,銀行還是會自動固定扣款投資。 </strong></p><p><br><strong>引用</strong>:<a href="http://a8902020.pixnet.net/blog/post/12338286">http://a8902020.pixnet.net/blog/post/12338286</a></p><p> </p>
頁:
[1]